您現在的位置: 首頁>>行業資訊>>品種登記為農民用種護航
品種登記為農民用種護航
來源: 農民日報 類別:行業資訊 更新時間:2017-12-25 閱讀次
2017年,對于中國種業來說,是收獲的一年。從2011年國務院出臺“8號文件”至今,種業領域轟轟烈烈的改革已經進入了第七個年頭。這一年,參與種業的不同主體都感受到了種業顯而易見的變化。
元旦伊始,農民們發現,購買種子比以前更放心了。種子標簽二維碼的應用給略顯傳統單調的種子包裝披上了信息化的外衣,更為重要的是,種子的生產、運輸、銷售過程變得更加透明了!笆謾C掃一掃、信息全知道”,這個過去似乎只屬于城里人的方式,現在也成為了種業的“標簽”。
踏入新春,正當一年的種子銷售即將迎來旺季時,種子企業和市場監管部門發現,身上的擔子更重了。非主要農作物品種從過去的“兩不管”變成了“開放式登記”,品種不再“一品多名”、特性不再單看指標,品種管理向市場化方向邁出了重要一步。據統計,目前,全國已經獲得登記的非主要農作物品種共有958個,市場環境更加有序。
當然,擔子更重,機會也更多。對于主糧品種研發生產單位來說,主要農作物品種登記辦法的修改,讓優質專用和特殊類型品種找到了各自的隊伍,不用再為一張“產量證書”而發愁,科研方向調整的勁頭更足了。2017年,國家審定水稻、小麥優質專用品種比例分別達到61%、20%,分別比5年前提高8個百分點、15個百分點,品種結構日趨合理。
這一年,感觸最深的還要屬科研人員?蒲袡嘁姹壤母,讓科研成果這個過去常常被鎖在成果柜里的“證書”,真正走向了市場,企業找到了推廣所急需的產品,科研人員從轉化中獲得了實實在在的收益,積極性更高了。而隨著企業科研實力的壯大和良種聯合攻關的不斷深入,企業在科研育種中發揮的作用逐漸顯現,越來越多的科研人員選擇到企業去,不僅為企業帶去了更深厚的技術實力,也找到了科研本領的施展舞臺。
回首這一年,種業帶給我們的,是激勵更是動力。種業改革,從根本上講,還是要把種業做大做強,讓農民得到實惠、讓產業得到發展、讓糧食安全得到保障。站在改革潮頭,方向更加堅定。將已有的改革成果保持好鞏固好、將種業的未來更好地與新時代相適應,是改革賦予我們每個種業人永恒的使命。
元旦伊始,農民們發現,購買種子比以前更放心了。種子標簽二維碼的應用給略顯傳統單調的種子包裝披上了信息化的外衣,更為重要的是,種子的生產、運輸、銷售過程變得更加透明了!笆謾C掃一掃、信息全知道”,這個過去似乎只屬于城里人的方式,現在也成為了種業的“標簽”。
踏入新春,正當一年的種子銷售即將迎來旺季時,種子企業和市場監管部門發現,身上的擔子更重了。非主要農作物品種從過去的“兩不管”變成了“開放式登記”,品種不再“一品多名”、特性不再單看指標,品種管理向市場化方向邁出了重要一步。據統計,目前,全國已經獲得登記的非主要農作物品種共有958個,市場環境更加有序。
當然,擔子更重,機會也更多。對于主糧品種研發生產單位來說,主要農作物品種登記辦法的修改,讓優質專用和特殊類型品種找到了各自的隊伍,不用再為一張“產量證書”而發愁,科研方向調整的勁頭更足了。2017年,國家審定水稻、小麥優質專用品種比例分別達到61%、20%,分別比5年前提高8個百分點、15個百分點,品種結構日趨合理。
這一年,感觸最深的還要屬科研人員?蒲袡嘁姹壤母,讓科研成果這個過去常常被鎖在成果柜里的“證書”,真正走向了市場,企業找到了推廣所急需的產品,科研人員從轉化中獲得了實實在在的收益,積極性更高了。而隨著企業科研實力的壯大和良種聯合攻關的不斷深入,企業在科研育種中發揮的作用逐漸顯現,越來越多的科研人員選擇到企業去,不僅為企業帶去了更深厚的技術實力,也找到了科研本領的施展舞臺。
回首這一年,種業帶給我們的,是激勵更是動力。種業改革,從根本上講,還是要把種業做大做強,讓農民得到實惠、讓產業得到發展、讓糧食安全得到保障。站在改革潮頭,方向更加堅定。將已有的改革成果保持好鞏固好、將種業的未來更好地與新時代相適應,是改革賦予我們每個種業人永恒的使命。
產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