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首頁>>行業資訊>>蘭州市種子管理局多年幫扶蘇堡村獲稱贊
蘭州市種子管理局多年幫扶蘇堡村獲稱贊
來源: 蘭州日報 類別:行業資訊 更新時間:2017-12-21 閱讀次
“不分寒暑常下鄉,幫扶脫貧奔小康;衷心感謝種子局,送來優種馬鈴薯;三年種植翻兩番,人均收入七八千;欣喜今年已脫貧,感恩留言表寸心!边@是榆中清水驛鄉蘇堡村受扶農民吳明亮為感謝幫扶工作寫了一首順口溜。蘇堡村,隸屬于榆中縣清水驛鄉,為半干旱山區,海拔2100米,年平均氣溫5.6℃。2017年,蘭州市種子管理局在雙聯幫扶工作中榮獲了優秀工作隊獎項,而蘇堡村正是蘭州市種子管理局的幫扶點。
科學調研確定優勢產業
榆中清水驛鄉蘇堡村轄6個村民小組,共214戶817人,勞動力456人。全村共有耕地3901畝,人均4.7畝。蘇堡村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70戶312人,低保戶26戶100人,五保戶6戶8人。這里氣候冷涼、海拔高、晝夜溫差大、土壤疏松深厚、干旱少雨,不適宜發展養殖業和保護地蔬菜等高附加值的經濟作物,屬于馬鈴薯優勢產業帶。市種子管理局經過大量調研走訪、實地測算、連年試驗,邀請有關專家論證,認為馬鈴薯的產量和價格相對穩定,種植機械化程度高,符合當地氣候、土壤和勞動力的實際情況。同時,結合近年來國家將馬鈴薯主糧化的大形勢,最終決定將蘇堡村的富民產業確定為脫毒馬鈴薯產業,主要包括冬播馬鈴薯種薯的繁育和馬鈴薯商品薯種植。
幫扶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以前,蘇堡村種植的馬鈴薯品種退化嚴重、抗病性差、產量低。2012年,我局組織技術人員到蘇堡的田間地頭調查測量當地海拔梯度、土壤養分、水分、有效積溫等基礎資料,結合實際情況,開展了10多個脫毒馬鈴薯新品種多點試驗及篩選工作。經統計分析,隴薯7號、隴薯10號綜合性狀表現突出,增產效果明顯,最終確定為該村的主栽品種!
多措并舉為富民產業保駕護航
蘭州市地處全國馬鈴薯生產種植優勢帶,所生產的馬鈴薯淀粉含量高、品質優良,深受消費者青睞。為充分發揮馬鈴薯地域優勢,我市正在著力打造馬鈴薯“南種北繁”種薯生產基地。蘭州市種子管理局雙聯幫扶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我局緊抓馬鈴薯良種生產補貼政策和國家馬鈴薯主糧化戰略機遇,將蘇堡村全面納入種薯繁育基地扶持建設點,力爭將蘇堡村打造成馬鈴薯‘北繁南種’種薯繁育村!蓖ㄟ^幾年的扶持,蘇堡村已穩定地向云南、廣西等冬播區提供優質種薯200多噸,穩步而快速地增加了當地農戶的種植收入。
為了延伸產業鏈和解決勞動力緊缺瓶頸,市種子管理局還把扶持合作組織發展作為延伸產業發展鏈條的必由之路來抓。重點發展種植合作社、農產品經銷合作社,促進土地向種植能手、種植大戶流轉,降低種植風險,促進規;a和機械化種植,逐步實現機械化作業,解決勞動力緊缺難題。截至目前,已扶持發展了4家農民專業合作社,并扶持其中兩家合作社在有種網開設網店,上線銷售農產品,為“造血式”發展奠定了扎實的基礎。
為了讓蘇堡村的富民產業更好、更快的發展,市種子管理局配套實施了“強化組織互建”、“家庭菜園幫扶工程”、“新型農民培訓工程”、“人畜飲水工程”、“道路硬化工程”、“慰問幫扶”等多項幫扶措施。通過局黨總支與村黨支部結對共建,有力地推進了黨組織建設互促、黨員干部互幫,強化了黨在貧困地區農村的群眾基礎,提升了貧困地區農村基層黨組織引領發展的能力和貧困地區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的內生動力;通過家庭菜園幫扶,鼓勵老百姓在自家房前屋后種植蔬菜,并每年向蘇堡村每戶群眾發放50株菜苗(總價值10余萬元),大大減少了蘇堡村民的蔬菜開支,改善了群眾的生活膳食。同時,針對蘇堡村青壯年勞動力大多愿意外出打工的實際,把培訓新型農民作為一項重點幫扶工作來抓,為全村青壯年勞動力免費提供實用技術和職業技能等方面的培訓,做到以培訓促輸轉、以輸轉促就業,不斷提高全村青壯年勞動力素質,加大全村勞務輸出力度,使勞務輸出成為增加農戶收入、緩解農村就業壓力、促進全村經濟發展的重要渠道。
熱衷幫扶使蘇堡村經濟顯著提升
七旬老人陸生明為感謝幫扶工作寫了一首《滿江紅》:“擁國策,投身雙聯,熱衷幫扶,勤懇為民。市種子管理局,拓展脫貧路。甚辛苦!喜今日,道路硬化,飲水自來,豁然新貌。全村脫貧即現,有望奔小康。欣樂哉!”幾年來,蘭州市種子管理局多方籌集,累計為蘇堡村免費提供脫毒馬鈴薯隴薯7號、隴薯10號原原種40萬粒、一級種薯和原種10萬公斤,合計價值40萬元;為蘇堡村免費提供地膜2.4萬斤、馬鈴薯拌種專用藥肥劑5000袋(瓶)、馬鈴薯晚疫病防治專用藥富民1號和富民2號3000袋(瓶),約合計價值40萬元。近五年各項資助金額共計達120多萬元。
通過蘭州市種子管理局的多年幫扶,蘇堡村僅靠種植脫毒馬鈴薯便取得了非常顯著的經濟效益。馬鈴薯種植平均畝產從過去的2000斤增加到現在的5000斤以上(大旱之年也在2000斤以上),平均畝產值從過去的不足1000元增加到現在的2500元以上,蘇堡村隴薯7號、隴薯10號種植面積從無擴大到2400畝,僅種植馬鈴薯這一產業每年為蘇堡村農民增加的收入超過300萬元,累計增收1000萬元。
這幾首農民自發而寫的作品,是蘭州市種子管理局幫扶工作人員的真實寫照,是干群關系的象征,是脫貧致富路上的路標。市種子管理局幫扶團隊表示,“我們堅信,通過幫扶單位、幫扶干部、全村農戶的共同努力,采用建基地、送技術、提品質、抓訂單、促流通、拓市場、創品牌的經營模式,大力扶持蘇堡村馬鈴薯產業做大做強,使農民通過種植馬鈴薯獲得人均萬元的收入,最終一定能夠把蘇堡村建設成為生產發展、村風文明、村容整潔、生活小康、和諧美好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科學調研確定優勢產業
榆中清水驛鄉蘇堡村轄6個村民小組,共214戶817人,勞動力456人。全村共有耕地3901畝,人均4.7畝。蘇堡村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70戶312人,低保戶26戶100人,五保戶6戶8人。這里氣候冷涼、海拔高、晝夜溫差大、土壤疏松深厚、干旱少雨,不適宜發展養殖業和保護地蔬菜等高附加值的經濟作物,屬于馬鈴薯優勢產業帶。市種子管理局經過大量調研走訪、實地測算、連年試驗,邀請有關專家論證,認為馬鈴薯的產量和價格相對穩定,種植機械化程度高,符合當地氣候、土壤和勞動力的實際情況。同時,結合近年來國家將馬鈴薯主糧化的大形勢,最終決定將蘇堡村的富民產業確定為脫毒馬鈴薯產業,主要包括冬播馬鈴薯種薯的繁育和馬鈴薯商品薯種植。
幫扶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以前,蘇堡村種植的馬鈴薯品種退化嚴重、抗病性差、產量低。2012年,我局組織技術人員到蘇堡的田間地頭調查測量當地海拔梯度、土壤養分、水分、有效積溫等基礎資料,結合實際情況,開展了10多個脫毒馬鈴薯新品種多點試驗及篩選工作。經統計分析,隴薯7號、隴薯10號綜合性狀表現突出,增產效果明顯,最終確定為該村的主栽品種!
多措并舉為富民產業保駕護航
蘭州市地處全國馬鈴薯生產種植優勢帶,所生產的馬鈴薯淀粉含量高、品質優良,深受消費者青睞。為充分發揮馬鈴薯地域優勢,我市正在著力打造馬鈴薯“南種北繁”種薯生產基地。蘭州市種子管理局雙聯幫扶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我局緊抓馬鈴薯良種生產補貼政策和國家馬鈴薯主糧化戰略機遇,將蘇堡村全面納入種薯繁育基地扶持建設點,力爭將蘇堡村打造成馬鈴薯‘北繁南種’種薯繁育村!蓖ㄟ^幾年的扶持,蘇堡村已穩定地向云南、廣西等冬播區提供優質種薯200多噸,穩步而快速地增加了當地農戶的種植收入。
為了延伸產業鏈和解決勞動力緊缺瓶頸,市種子管理局還把扶持合作組織發展作為延伸產業發展鏈條的必由之路來抓。重點發展種植合作社、農產品經銷合作社,促進土地向種植能手、種植大戶流轉,降低種植風險,促進規;a和機械化種植,逐步實現機械化作業,解決勞動力緊缺難題。截至目前,已扶持發展了4家農民專業合作社,并扶持其中兩家合作社在有種網開設網店,上線銷售農產品,為“造血式”發展奠定了扎實的基礎。
為了讓蘇堡村的富民產業更好、更快的發展,市種子管理局配套實施了“強化組織互建”、“家庭菜園幫扶工程”、“新型農民培訓工程”、“人畜飲水工程”、“道路硬化工程”、“慰問幫扶”等多項幫扶措施。通過局黨總支與村黨支部結對共建,有力地推進了黨組織建設互促、黨員干部互幫,強化了黨在貧困地區農村的群眾基礎,提升了貧困地區農村基層黨組織引領發展的能力和貧困地區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的內生動力;通過家庭菜園幫扶,鼓勵老百姓在自家房前屋后種植蔬菜,并每年向蘇堡村每戶群眾發放50株菜苗(總價值10余萬元),大大減少了蘇堡村民的蔬菜開支,改善了群眾的生活膳食。同時,針對蘇堡村青壯年勞動力大多愿意外出打工的實際,把培訓新型農民作為一項重點幫扶工作來抓,為全村青壯年勞動力免費提供實用技術和職業技能等方面的培訓,做到以培訓促輸轉、以輸轉促就業,不斷提高全村青壯年勞動力素質,加大全村勞務輸出力度,使勞務輸出成為增加農戶收入、緩解農村就業壓力、促進全村經濟發展的重要渠道。
熱衷幫扶使蘇堡村經濟顯著提升
七旬老人陸生明為感謝幫扶工作寫了一首《滿江紅》:“擁國策,投身雙聯,熱衷幫扶,勤懇為民。市種子管理局,拓展脫貧路。甚辛苦!喜今日,道路硬化,飲水自來,豁然新貌。全村脫貧即現,有望奔小康。欣樂哉!”幾年來,蘭州市種子管理局多方籌集,累計為蘇堡村免費提供脫毒馬鈴薯隴薯7號、隴薯10號原原種40萬粒、一級種薯和原種10萬公斤,合計價值40萬元;為蘇堡村免費提供地膜2.4萬斤、馬鈴薯拌種專用藥肥劑5000袋(瓶)、馬鈴薯晚疫病防治專用藥富民1號和富民2號3000袋(瓶),約合計價值40萬元。近五年各項資助金額共計達120多萬元。
通過蘭州市種子管理局的多年幫扶,蘇堡村僅靠種植脫毒馬鈴薯便取得了非常顯著的經濟效益。馬鈴薯種植平均畝產從過去的2000斤增加到現在的5000斤以上(大旱之年也在2000斤以上),平均畝產值從過去的不足1000元增加到現在的2500元以上,蘇堡村隴薯7號、隴薯10號種植面積從無擴大到2400畝,僅種植馬鈴薯這一產業每年為蘇堡村農民增加的收入超過300萬元,累計增收1000萬元。
這幾首農民自發而寫的作品,是蘭州市種子管理局幫扶工作人員的真實寫照,是干群關系的象征,是脫貧致富路上的路標。市種子管理局幫扶團隊表示,“我們堅信,通過幫扶單位、幫扶干部、全村農戶的共同努力,采用建基地、送技術、提品質、抓訂單、促流通、拓市場、創品牌的經營模式,大力扶持蘇堡村馬鈴薯產業做大做強,使農民通過種植馬鈴薯獲得人均萬元的收入,最終一定能夠把蘇堡村建設成為生產發展、村風文明、村容整潔、生活小康、和諧美好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上一篇:云南江川農場隆冬時節誦“種經”
下一篇:品種登記為農民用種護航
產品目錄